如何限制“殺手機器人”?各國存分歧
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和廣泛應用,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成為國際社會共同課題。
12月中旬,聯合國《特定常規(guī)武器公約》第六次審議大會在日內瓦召開,討論了有關規(guī)范“致命自主武器系統(tǒng)”——“殺手機器人”——事宜。但遺憾的是,會議最終未能達成相關協(xié)議。
在《特定常規(guī)武器公約》審議大會上,125個成員國中的大多數代表表示,他們希望限制“殺手機器人”。但遭到了美國、英國、俄羅斯、以色列、印度等正在開發(fā)這種武器的國家反對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成員國能盡快達成一致、出臺一份關于“殺手機器人”的新規(guī)。
聯合國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日內瓦舉行外交對話,旨在就解決殺手機器人的使用問題達成協(xié)議。多個國家呼吁,應全面禁用這種無需人員監(jiān)督并下達最終行動指令就能發(fā)動致命攻擊的武器。
2018年11月,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加入了呼吁禁用的行列,但迄今為止,各國尚未就是否需要對此類武器進行管控達成一致。
“阻止殺手機器人”組織發(fā)言人克拉爾·康博伊:說到“殺手機器人”,我們不是在說科幻小說。自主武器是一種能力,而非給武器下指令,所以這種武器可能是無人機、潛艇、飛機、坦克、機槍。
中國特命全權裁軍事務大使李松在大會上指出,中方認為,在世界和平與發(fā)展面臨多元挑戰(zhàn)的背景下,各國應秉持共同、綜合、合作、可持續(xù)的全球安全觀,通過對話與合作,就如何規(guī)范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尋求共識,構建有效治理機制,避免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給人類帶來重大損害甚至災難。
什么是“殺手機器人”?
那么人工智能與軍事武器相結合究竟有什么可怕之處,為什么會遭到大多數人的極力反對呢?
在電影《終結者》的片段中,人類研制的高級計算機控制系統(tǒng)失控,機器人擁有自我意志后,開始與人類為敵。很多人擔心如果給人工智能機器人裝上武器,這些科幻電影中的預言有朝一日會成為現實。
“殺手機器人”究竟是什么?配備了殺傷性武器的人工智能也被稱為“殺手機器人”。機器人技術、人工智能和圖像識別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使這些武器成為可能。
支持研發(fā)“殺手機器人”的群體認為,這些武器可以讓人類士兵遠離危險,一些大規(guī)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也將更加便捷。
反對者認為,不管技術多么先進,讓機器來做致命的決策有違倫理道德。一旦研發(fā)出這種高度自動化的武器,未來戰(zhàn)場必將成為這些沒有生死意識的“冷血殺手”的天下。有他們的參與,武裝沖突的規(guī)模勢必進一步升級。
萬一他們落入恐怖組織之手,后果更是不堪設想。
還有人擔心一旦“殺手機器人”失控,人類生死的決定權恐怕將掌握在他們手中。
- 21-12-31巴基斯坦西南部發(fā)生爆炸事件致4死15傷
- 22-01-01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軍事博物館發(fā)生火災
- 22-01-01“歌詩達皇冠”號郵輪在巴西發(fā)生集體感染新冠事件
- 21-12-30馬梅托夫再次當選吉爾吉斯斯坦議長
- 22-01-01全球迎新年!煙花、表演、燈光秀,今年有何不同?
- 21-12-30印尼馬魯古省附近海域發(fā)生7.4級地震
- 21-12-30普京:“北溪2”天然氣管道投產前準備工作就緒
- 21-12-31韓國前總統(tǒng)樸槿惠獲特赦正式出獄 免除17年牢獄之災
- 21-12-30西班牙政府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離時長縮減至7天
- 21-12-22美國阿拉斯加發(fā)生5.9級地震

